冰蓄冷系统,将节能环保与调节电力完美结合
Author:viane
Date:2025-09-17
冰蓄冷系统作为一种 “移峰填谷” 的节能型空调技术,其核心价值正是通过能源时空转移实现 “节能环保” 与 “电力调节” 的深度耦合 —— 既降低建筑空调系统的能耗与碳排放,又缓解电网峰谷负荷差、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是当前建筑节能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以下从技术原理、“双核心价值” 实现逻辑、典型应用场景三方面,解析其如何将两者完美结合:

image.png

一、核心技术原理:理解 “冰蓄冷” 的 “移峰填谷” 本质

冰蓄冷系统的核心是在电力负荷低谷期(如夜间 23:00 - 次日 7:00) 利用低价、冗余的电能,驱动制冷机组制备冰块并储存于蓄冰装置中;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如白天 9:00-22:00,尤其夏季午后) ,优先释放冰块融化的冷量满足空调需求,减少或停止制冷机组在高峰时段的运行。


其技术流程可简化为 “两步循环”:


  1. 蓄冷阶段(谷电时段)
    制冷机组运行,将蓄冰装置内的载冷剂(如乙二醇溶液)降温至 - 4~-8℃,流经蓄冰装置时使内部水冻结成冰(常见形式:冰盘管、冰球、封装式冰板),将冷量以 “冰” 的形态储存。
  2. 释冷阶段(峰电时段)
    空调系统需求冷量时,载冷剂流经蓄冰装置,吸收冰块融化的冷量后温度降至 2~5℃,再输送至空调末端(如风机盘管、组合式空调箱),为建筑供冷;若冷量需求过大,可启动少量制冷机组与蓄冰装置 “联合供冷”,避免高峰时段机组满负荷运行。


二、“节能环保” 与 “电力调节” 的双重价值实现

冰蓄冷系统并非直接 “创造冷量”,而是通过优化冷量的 “生产时间”,同时实现对建筑能耗和电网负荷的双向优化,两者逻辑紧密关联:

(一)节能环保:从 “能耗降低” 到 “碳排放减少”

  1. 直接降低空调系统运行能耗与成本
    • 谷电时段电价仅为峰电时段的 1/3~1/2(如国内工业谷电约 0.3 元 / 度,峰电约 0.8 元 / 度),通过 “谷电蓄冷、峰电用冷”,可使空调系统电费降低 30%~50%,长期运行经济性显著。
    • 高峰时段制冷机组无需满负荷运行,可避免机组在 “高负荷、低效率” 区间工作(多数螺杆式制冷机组在 70%~80% 负荷时 COP 最高),间接降低机组总能耗(相比传统空调系统,全生命周期能耗可降低 10%~15%)。
  2. 减少碳排放,助力 “双碳” 目标
    • 谷电时段的电力结构更清洁:夜间电网负荷低,火电(尤其是高碳的煤电)出力减少,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的消纳率更高(如风电夜间出力稳定但易 “弃风”,冰蓄冷可作为 “储能负荷” 消纳清洁能源)。
    • 替代传统 “增容” 模式:若建筑空调需求增长,传统方案需新增制冷机组(增加设备能耗与碳排放),而冰蓄冷可通过 “蓄冷量补充” 满足需求,减少新增设备的碳足迹。

(二)电力调节:缓解电网 “峰谷差”,优化电力资源配置

这是冰蓄冷系统对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本质是将建筑的空调负荷从用电高峰 “转移” 到低谷,成为电网的 “需求侧响应” 工具:


  1. 削峰:降低电网高峰时段负荷压力
    夏季午后是电网负荷最高峰(工业、商业、居民空调负荷叠加),传统空调系统此时满负荷运行,是电网 “峰荷” 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夏季高峰负荷的 20%~30%)。
    冰蓄冷系统在高峰时段优先用 “储存的冷量”,可使建筑空调的高峰用电负荷降低 50%~80%(例如某商业综合体传统空调高峰用电 1000kW,采用冰蓄冷后仅需 300~500kW),直接减少电网的峰期供电压力,避免电网因 “峰荷过高” 启动效率低、成本高的 “调峰机组”(如燃气轮机)。
  2. 填谷:消纳电网低谷时段冗余电力
    夜间电网负荷大幅下降,火电、风电等电源的出力若无法被消耗,会导致 “弃电”(如风电夜间弃风率曾高达 20%)。冰蓄冷系统在谷电时段主动 “耗电蓄冷”,相当于为电网提供了 “稳定的夜间负荷”,将冗余电力转化为 “冷能储存”,提升电力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
  3. 辅助电网调频调峰,提升电网稳定性
    现代冰蓄冷系统可接入电网 “需求响应平台”,根据电网指令灵活调整蓄冷 / 释冷时间(如电网突发高峰时,提前释放冷量以进一步降低用电),成为 “可调节负荷资源”,辅助电网维持频率稳定,减少大规模停电风险。

三、典型应用场景:哪里最适合发挥 “双重价值”?

冰蓄冷系统的 “节能环保 + 电力调节” 价值,在空调负荷集中、峰谷用电差异大的场景中最突出,典型包括:


  • 商业建筑:商场、写字楼、酒店(白天空调需求大,夜间几乎无需求,可充分利用夜间谷电蓄冷);
  • 工业设施:需工艺冷却的工厂(如电子厂、制药厂,空调负荷稳定且持续,可通过蓄冷平抑用电高峰);
  • 公共建筑:医院、体育馆(对空调可靠性要求高,蓄冰装置可作为 “应急冷源”,同时兼顾移峰填谷)。


总结:冰蓄冷的 “双赢” 逻辑

对建筑业主而言,冰蓄冷通过 “谷电低价蓄冷” 降低运行成本,同时减少设备装机容量,是 “节能又省钱” 的选择;对电网而言,冰蓄冷将分散的建筑空调负荷从高峰转移到低谷,缓解了 “峰电紧张、谷电浪费” 的矛盾,是 “优化电力配置、助力双碳” 的重要技术。这种 “建筑利益” 与 “电网利益” 的协同,正是其将 “节能环保” 与 “电力调节” 完美结合的核心逻辑。



No meeting, tacit understanding
Explore
Official
Message
Phone
Phone 010-67881220
Back to top
Contact Us

Submit your information and we will contact you as soon as pos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