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式催化氧化法处理废水的工艺流程
Author:viane
Date:2025-09-08

image.png


湿式催化氧化法(CWAO)处理废水的工艺流程需围绕 “预处理→反应→后处理” 三大核心环节设计,同时结合废水特性、催化剂类型及反应条件进行适配,最终实现废水的无害化与达标排放。以下是典型异相催化湿式氧化工艺的详细流程拆解,包含各单元功能、关键设备及工艺控制要点:

一、核心工艺流程总览

催化湿式氧化的整体流程可概括为:废水预处理→加压升温→催化氧化反应→气液分离→出水后处理 / 回用,具体流程示意图如下:
待处理废水 → 预处理单元 → 加压泵 → 换热器 → 加热炉 → 催化反应器 → 换热器 → 气液分离器 → 尾气处理 → 出水后处理/排放


二、各单元详细功能与关键设备

1. 预处理单元:保障后续工艺稳定运行

预处理的核心目标是去除废水中可能干扰催化反应或损坏设备的杂质,避免催化剂中毒、反应器堵塞或管道腐蚀,具体处理内容根据废水性质调整:


主要处理对象:

悬浮固体:如废水中的泥沙、残渣,若进入反应器会覆盖催化剂活性位点,导致催化效率下降;

催化剂毒物:如含硫化合物、重金属离子、氯代有机物,这些物质会与催化剂形成稳定化合物,导致催化剂 “永久性失活”;

高硬度离子:如 Ca²⁺、Mg²⁺,高温下易与废水中的 CO₃²⁻、PO₄³⁻形成水垢,堵塞反应器或换热器管道。

常用处理工艺:

过滤:采用石英砂过滤器、袋式过滤器去除 SS;

化学沉淀:投加石灰、硫化钠等药剂,使重金属、硬度离子形成沉淀去除;

调节 pH:通过投加硫酸或氢氧化钠,将废水 pH 调节至催化剂适宜范围。

关键设备:袋式过滤器、pH 调节罐、搅拌器、沉淀池。

2. 加压升温单元:为催化反应提供 “动力”

催化氧化反应需在中低温、中低压下进行,此单元的作用是将预处理后的废水提升至所需压力,并预热至接近反应温度,减少后续加热炉的能耗:


加压环节:

采用高压柱塞泵,将废水压力提升至 “高于反应温度下废水饱和蒸气压” 的水平,确保废水在反应器内保持液态,避免汽化导致有机物浓缩。

控制要点:加压泵需具备稳定的压力输出能力,避免压力波动导致反应器内气液分布不均。

升温环节:

分两步升温,降低能耗:

第一步(预热):利用后续 “降温环节” 产生的高温出水作为热源,通过管壳式换热器与低温废水换热,将废水温度从常温提升至 100-150℃,实现能量回收;

第二步(终温):若预热后温度未达反应要求,通过电加热炉或燃油 / 燃气加热炉将废水升温至目标温度,加热炉需具备精准控温能力,避免局部过热导致有机物碳化。

关键设备:高压柱塞泵、管壳式换热器、高温加热炉、温度 / 压力传感器。

3. 催化反应器:核心反应单元(有机物氧化分解)

催化反应器是 CWAO 工艺的 “心脏”,废水与氧化剂在此充分混合,并在催化剂作用下完成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核心是保证 “废水 - 氧气 - 催化剂” 三相充分接触,并维持反应条件稳定:


氧化剂投加:

氧化剂通常在反应器入口前加入,主流选择为压缩空气或纯氧:

纯氧:氧化效率高,需配套氧气钢瓶或制氧机,适合高浓度废水;

压缩空气:成本低,但需更高压力确保 O₂溶解度,适合中低浓度废水;

投加量控制:按 “有机物完全氧化所需 O₂量” 的 1.2-2.0 倍投加,通过气体流量计精准调节。

反应器类型与结构:
工业中常用固定床反应器,结构特点如下:

催化剂装填:将颗粒状催化剂均匀装填在反应器内的多孔支撑板上,形成 “催化剂床层”;

流态设计:废水与氧化剂按 “逆流或并流” 方式通过床层,有机物和 O₂在催化剂活性位点表面发生氧化反应,逐步分解为 CO₂、H₂O 及无机离子;

温控与防结焦:反应器外壁设夹套,维持床层温度均匀;部分高粘度废水需在反应器内设置扰流板,避免局部死区导致有机物结焦。

反应过程监控:通过在线 COD 检测仪、pH 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反应效果,若 COD 去除率低于设计值,需调整温度、压力或氧化剂投加量。
关键设备:固定床催化反应器、氧化剂储罐、气体流量计、在线 COD 分析仪。

4. 降温降压与气液分离单元:产物分离与能量回收

反应后的混合体系需先降温降压,再分离气体与液体,同时回收能量:


降温环节:

反应后混合液先进入管壳式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进水,自身温度降至 80-120℃;

若需进一步降温,通过冷却塔或冷却器将水温降至常温,便于后续处理。

降压环节:

采用减压阀将混合液压力从反应压力降至常压,避免压力骤降导致液体 “闪蒸”,确保气液分离稳定。

气液分离环节:

降温降压后的混合液进入气液分离器,利用气液密度差实现分离:

气相产物:主要含 CO₂、未反应 O₂及少量挥发性有机,需送至尾气处理单元去除挥发性有机物后,再排放或回收 CO₂;

液相产物:即处理后的废水,需检测 COD、pH、SS 等指标,判断是否需进一步后处理。

关键设备:管壳式换热器、减压阀、气液分离器、活性炭吸附塔。

5. 出水后处理与催化剂维护单元

出水后处理:
若气液分离后的出水未达排放标准,需补充后处理工艺:

深度氧化:采用芬顿法、臭氧氧化进一步降低 COD;

吸附:通过活性炭吸附去除残留有机物或色素;

生物处理:若出水可生化性提升,可接入生化池实现深度净化,最终达标排放或回用。

催化剂维护:
固定床催化剂长期运行后会因 “积碳、毒物吸附” 导致活性下降,需定期维护:

原位再生:停止进水,通入空气并升温至 300-400℃,燃烧去除催化剂表面的积碳;

离线再生:将失活催化剂取出,用酸液清洗去除表面毒物,烘干后重新装填;

更换周期:根据废水性质,催化剂使用寿命通常为 1-3 年,需定期检测其活性。

三、工艺核心控制要点

反应条件匹配:根据废水 COD 浓度调整温度、压力,避免条件不足导致氧化不彻底;

催化剂保护:严格控制预处理后废水的 SS、毒物浓度,防止催化剂失活;

气液接触效率:确保氧化剂与废水混合均匀,避免局部 O₂不足导致有机物降解不完全;

能量回收:最大化利用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降低加热炉能耗。


综上,催化湿式氧化法的工艺流程需通过 “预处理除杂→加压升温提效→催化反应降解→分离后处理达标” 的协同设计,实现对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高效处理,同时兼顾能耗控制与设备稳定性。



No meeting, tacit understanding
Explore
Official
Message
Phone
Phone 010-67881220
Back to top
Contact Us

Submit your information and we will contact you as soon as pos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