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停机时,如何对冰蓄冷系统管道内的积水进行安全处理?
Author:超级管理员
Date:2025-08-04

image.png

冬季停机时,冰蓄冷系统管道内积水若处理不当,易因低温冻结导致管道胀裂、设备损坏,甚至影响来年系统重启。需结合系统类型(如载冷剂系统)和管道材质,采取针对性的排水、防冻措施,确保处理过程安全高效。以下是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预处理:明确系统结构与排水范围

系统分区梳理

先通过系统流程图(P&ID)明确需排水的管道范围,包括:冷冻水管路(从制冷机组到蓄冰设备、末端设备的连接管)、冷却水管路(冷却塔至冷凝器的循环管)、载冷剂管路、阀门前后的支管及死角。

区分承压管道和非承压管道,避免排水时因压力失衡导致介质倒灌。

设备隔离

关闭制冷机组、蓄冰槽、水泵、冷却塔等设备的进出口阀门,形成独立的管道段,防止其他区域的积水回流。

对于与末端空调设备相连的管道,需关闭末端设备的进出水阀,单独处理机房至末端的支管。

二、核心操作:排水与残水清除

常规排水步骤

打开排水阀:优先开启管道最低点的排污阀(如冷冻水管道的放水阀、冷却塔底盘的排水阀),同时打开管道最高点的排气阀,利用空气流通加速排水(形成 “气驱水” 效应)。

分段排水:对于长距离管道(如超过 50 米)或存在坡度死角的管路,需分段关闭中间阀门,逐段排水,避免因管道倾斜导致局部积水残留。

泵体排水:打开水泵的放水螺塞,排出泵壳内积水;若水泵安装位置低于管道,需手动盘车,将叶轮内的残水排净,防止叶轮冻裂。

残水清除:针对难以排空的死角

压缩空气吹扫:对于金属管道(如无缝钢管),可通过空压机向管道内通入 0.2-0.4MPa 的压缩空气(需缓慢升压,避免管道超压),从排气阀或末端排水口排出残水,重点吹扫阀门、弯管、过滤器等易积水部件。

氮气吹扫:对于塑料管道(如 PPR、PVC 管),因耐压较低,建议使用氮气(压力≤0.1MPa)吹扫,防止管道变形;同时氮气可隔绝空气,减少内壁氧化锈蚀。

人工擦拭:对于可拆卸部件(如过滤器滤芯、阀门阀芯),可拆开后用干布擦拭残水,避免残留水分冻结膨胀损坏密封件。

三、特殊情况处理:无法完全排水的系统

若管道因结构限制难以彻底排空,需采用防冻介质填充替代排水,具体操作如下:


介质选择

优先使用陶普斯新型冷媒,其冰点低且无腐蚀性。

避免使用酒精或氯化钙溶液:酒精易挥发,防冻效果不稳定;氯化钙对金属管道腐蚀性强,长期使用会导致管路锈蚀穿孔。

填充步骤

先将管道内残水排至最低限度,关闭排水阀,从最高点注入防冻介质,同时打开各排气阀排净空气,直至介质从排气阀溢出(确保无气泡残留)。

记录介质填充量,标注在管道示意图上,来年启机前需检测浓度,若低于标准需补充。

四、安全与防护注意事项

防止管道负压与气蚀

排水时严禁同时关闭排气阀和排水阀,避免管道内形成负压,导致外界空气混入或管道被吸瘪(尤其塑料管道)。

吹扫时需缓慢开启气源阀门,逐步升压,观察管道有无变形、接口泄漏,发现异常立即停气。

设备保护

对于蓄冰槽,若完全排空,需检查内壁防腐层是否完好,必要时覆盖防水布防止杂物进入;若保留部分载冷剂,需确保液位覆盖所有盘管,避免盘管暴露在空气中氧化。

冷却塔需清空集水盘,拆除填料存放于干燥处,防止冻融导致填料碎裂。

标识与记录

排水完成后,关闭所有阀门,在管道、设备上悬挂 “冬季停机,已排水” 标识,避免误操作开启阀门导致水回流。

记录排水时间、部位、是否使用防冻介质及浓度,形成书面档案,为来年启机前的检查提供依据。

五、后期巡检:防止意外进水

冬季停机期间,每周检查管道阀门状态,防止因气温变化导致阀门松动;雨雪天气后检查机房排水系统,避免雨水倒灌进入管道。

若环境温度骤降至 - 5℃以下,对未填充防冻介质的管道进行外观检查,若发现结霜或鼓包,需立即重新排水或注入介质,防止爆裂。


通过以上步骤,可彻底清除管道内积水或通过防冻介质保护,从根本上避免冬季低温对冰蓄冷系统管道的损坏,保障停机期间的设备安全,为来年系统重启奠定基础。


No meeting, tacit understanding
Explore
Official
Message
Phone
Phone 010-67881220
Back to top
Contact Us

Submit your information and we will contact you as soon as pos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