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溶剂的分类是?使用中的常见隐患及安全使用措施是?
Author:guest
Date:2025-03-06


image.png



有机溶剂是一大类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合物,分子量不大,常温下呈液态。有机溶剂包括多类物质,如链烷烃、烯烃、醇、醛、胺、酯、醚、酮、芳香烃、氢化烃、萜烯烃、卤代烃、杂环化物、含氮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等等,多数对人体有一定毒性。有机溶剂能溶解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如油脂、蜡、树脂、橡胶、染料等)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特点是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具有较大的挥发性,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性质均无改变。它存在于涂料、粘合剂、漆和清洁剂中。经常使用有机溶剂,如,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和乙烯乙二醇醚。接下来小编来为大家介绍有机溶剂的分类、使用中的常见隐患及安全使用措施、无机溶剂的区别、回收的常用方法、防治方法、贮存规范和注意事项、运输规范和注意事项。一起来了解下吧!


有机溶剂的分类


第一类溶剂


是指已知可以致癌并被强烈怀疑对人和环境有害的溶剂。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这类溶剂。如果在生产治疗价值较大的药品时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这类溶剂,除非能证明其合理性,残留量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如:  苯(2ppm)、四氯化碳(4ppm)、1,2-二氯乙烷(5ppm)、1,1-二氯乙烷(8ppm)、1,1,1-三氯乙烷(1500ppm)。


第二类溶剂


是指无基因毒性但有动物致癌性的溶剂。按每日用药10克计算的每日允许接触量如下: 2-甲氧基乙醇(50ppm)、氯仿(60ppm)、1,1,2-三氯乙烯(80ppm)、1,2-二甲氧基乙烷(100ppm)、1,2,3,4-四氢化萘(100ppm)、2-乙氧基乙醇(160ppm)、环丁砜(160ppm)、嘧啶(200ppm)、甲酰胺(220ppm)、正己烷(290ppm)、氯苯(360ppm)、二氧杂环己烷(380ppm)、乙腈(410ppm)、二氯甲烷(600ppm)、乙烯基乙二醇(620ppm)、N,N-二甲基甲酰胺(880ppm)、甲苯(890ppm)、N,N-二甲基乙酰胺(1090ppm)、甲基环己烷(1180ppm)、1,2-二氯乙烯(1870ppm)、二甲苯(2170ppm)、甲醇(3000ppm)、环己烷(3880ppm)、N-甲基吡咯烷酮(4840ppm)。


第三类溶剂


是指对人体低毒的溶剂。急性或短期研究显示,这些溶剂毒性较低,基因毒性研究结果呈阴性,但尚无这些溶剂的长期毒性或致癌性的数据。在无需论证的情况下,残留溶剂的量不高于0.5%是可接受的,但高于此值则须证明其合理性。这类溶剂包括:戊烷、甲酸、乙酸、乙醚、丙酮、苯甲醚、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戊醇、乙酸丁酯、三丁甲基乙醚、乙酸异丙酯、甲乙酮、二甲亚砜、异丙基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甲酯、3-甲基-1-丁醇、甲基异丁酮、2-甲基-1-丙醇、乙酸丙酯。


有机溶剂使用中的常见隐患及安全使用措施


一、有机溶剂使用中的常见隐患


1、有机溶剂易挥发,使用有机溶剂清洗机器设备时,遇到静电、火花容易引发火灾甚至爆炸事故。


2、有机溶剂过量储存或储存不当。根据规定,生产场所存量不应超一昼夜使用量,而储存不当,也容易导致事故发生及环境污染。


3、通风排气系统不符合要求。在密闭或半密闭的空间内使用有机溶剂,没有设置符合规范要求的通风排风设备,会导致可燃气体聚集,引发事故。


4、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比如,非防爆电气开关在打开或闭合时容易产生电火花,这就为清洁剂挥发气体爆燃提供了火源,为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5、使用有机溶剂造成人员中毒。有机溶剂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接触人员若不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容易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



二、有机溶剂安全使用措施


1、对有机溶剂的储存容器应尽可能做好密闭工作,尽量避免敞口操作,杜绝滴漏跑冒,减少有机溶剂挥发气体散发,同时也要防止外部空气进入设备容器内部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2、生产或使用有机溶剂时,车间与仓库需设置消除静电设施,并使用防爆灯具、电气开关。


3、加强环境通风换气,对车间实行全面通风,合理设置排风设备,有效降低环境内稀释溶剂浓度。


4、有机溶剂必须存放在专门的仓库内,避免日光直射和高温环境,远离火源和氧化剂。


5、尽量使用低毒(无毒)溶剂替代高毒(低毒)溶剂,对使用易燃易爆物岗位设立应急报警装置和应急救援设施。


有机溶剂和无机溶剂的区别


溶剂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有机溶剂和无机溶剂。或者说二者主要区别是化学组份不同!


1、有机溶剂是做为溶剂的是有机物,能溶解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如油脂、蜡、树脂、橡胶、染料等)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特点是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具有较大的挥发性,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性质均无改变。


2、无机溶剂作为深剂的是无机物,一般包括水、液态二氧化碳、液氨、液态二氧化硫、亚硫酰(二)氯(氯化亚砜)、硫酰氯(氯代硫酰)、乙酸铅(铅糖)、氰化氢、水合肼、氟氯化硫酰、铜氨溶液、硫酸、硝酸、氟化氢、多聚磷酸、超强酸等。


有机溶剂回收的常用方法


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有吸收法、冷凝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这些常用的有效回收方法。这些不同的回收方法很多时候是针对不同的有机溶剂根据其特点选择最有效的方法回收,还有些时候可能会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方法结合使用才会更有效的回收有机溶剂。


一、吸收法


1、吸收法的原理就是利用化学有机物经典的相似相容原理,运用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来回收工业生产中的有机物。


2、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是将含有待回收有机溶剂气体经过一些油性液体,通常用废弃的柴油等,让气体和液体逆向的运动,让含有有毒有机溶剂的气体逆向通过流动的液体,通过相似相容的原理,气体中包含的有毒有机溶剂大部分会被油性液体吸收掉。而这些吸收了有毒气体的油性液体会继续作为一些生产活动的燃料加以燃烧,而在燃烧过程中这些油性液体,例如柴油就会被有效的燃烧掉,而这些油性位置中包含的有机溶剂浓度有限,所以通常燃烧的会很充分,所以会减少不充分燃烧产生的有毒物质。当然这种方法并不是最安全的,更为环保的办法是直接将柴油吸收的有毒有机溶剂通过沸点的不同分馏区分开来,达到回收的目的。



二、冷凝法


1、冷凝法则是主要通过低温让有机溶剂从气体中冷凝下来,直接回收。对于浓度较高的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低温水或冷冻水降温后冷凝,一般能够回收其中约 80%的有机溶剂,对于成本控制和环保都很有利。而对于浓度较低的情况,这种做法困难在于难以创造低温条件,一般采用的液氮蒸发制冷的方法,生产中并不容易实现,当然很多时候也会用一些氟利昂等制冷剂,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这些制冷剂的挥发依然会危害大气环境,所以有些得不偿失。


2、不过采用这种方法回收的有机溶剂特点就是纯度很高,让有机溶剂可反复的使用,有非常好的经济价值。



三、吸附法


1、固体吸附法其实就是用一些能够有效吸收有毒有机溶剂的固体来吸收它们。


2、比如我们都比较熟悉的活性炭等固体吸附物体。当然有些有机溶剂活性炭是吸附不了的,此时就会用一些新的吸附剂,比如纯氮气还有热空气等等。当然,活性炭吸附法目前还是世界上回收有毒有机溶剂的主流,这也是因为活性炭价格便宜,吸收效果良好,并且很环保。


3、随着环保形式的日益严峻,工业生产中,特别是医药行业,目前用活性碳纤维吸附各个储罐和真空泵排气中有机溶剂的方法也越来越普遍,而且效果较好,一般能达到 95%以上的收率,达到环保要求的同时,回收后的溶剂套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


四、膜分离法


1、膜分离法工艺比较复杂,因为这还涉及到膜回收等复杂工艺,但是有时候却不得不采用这种方法。这是因为一些化学性质奇异的剧毒有机溶剂用之前的方法都不能有效的吸收,那么排放到大气中会比一般都要严重的时候就不得不采用终极办法。


2、膜分离法之所有非常有效作为有机溶剂回收的釜底抽薪办法是因为通常有些有机溶剂不单单只是一种,有好几种,但是这些有机溶剂的化学性质有千差万别,采用之前的三种方法都是利用其特殊的化学性质才能有效的完成,所以不可能同时将多种有毒的有机溶剂一网打尽,因此就会采用膜分离的方法,这是用于膜分离可以同时使用多种多张膜,不同的膜能够分离掉不同的有毒有机溶剂,因此采用多种膜多层膜之后就能既全面又彻底的将多种有毒有极容易统统回收。


有机溶剂的防治方法


1、生产和使用有机溶剂时,要加强密闭和通风,减少有机溶剂的逸散和蒸发。


2、采用自动化和机械化操作,以减少操作人员直接接触的机会。


3、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毒口罩或防护手套。


4、皮肤粘膜受污染时,应及时冲洗干净。


5、勿用污染的手进食或吸烟。


6、勤洗手、洗澡与更衣。


7、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中毒征象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严密的动态观察。


有机溶剂贮存规范和注意事项


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碱类、易(可)燃物、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2、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有机溶剂运输规范和注意事项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有机溶剂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切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上述是小编为大家讲解的有机溶剂的分类、使用中的常见隐患及安全使用措施、无机溶剂的区别、回收的常用方法、防治方法、贮存规范和注意事项、运输规范和注意事项。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加深大家对有机溶剂的了解!当然,大家要注意,有机溶剂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自给式呼吸器或通风式呼吸器、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还有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须及时处理。


No meeting, tacit understanding
Explore
Official
Message
Phone
Phone 010-67881220
Back to top
Contact Us

Submit your information and we will contact you as soon as pos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