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机溶剂是什么东西?
有机溶剂,主要是指那些难溶于水的油脂、树脂、染料、蜡、烃类等有机化合物的液体,其本身也为有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种类甚多,用途也广,常用于清洗、除污、稀释和提取等过程,更多是用作化学中间体以制备化学品。
二、毒性作用及临床表现
有机溶剂种类多,靶器官不同,作用机制及毒性也各有不同。有机溶剂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靶器官、靶组织损害的表现。
1.中毒性中枢神经损害
引起急性中毒性脑病的有机溶剂有:1,2-二氯乙烷、汽油、苯、甲苯、二硫化碳、三氯乙烯(TCE)、甲醇、乙醇、氯乙醇、甲硫醇、氯甲烷、碘甲烷、四氯乙烷、环氧乙烷、四氯化碳、乙酸丁酯等。
主要表现:头痛、头昏、失眠、恶心、呕吐、乏力、精神萎靡、步态蹦珊,甚至抽搐,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精神症状等。
2.中毒性周围神经损害
主要致病有机溶剂:正己烷、磷酸三邻甲苯酯、二硫化碳、1-溴丙烷等。
主要表现:肢体远端麻木、蚁爬感、电击感、烧灼感,四肢远端对称性感觉障碍,同时可有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神经-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损害。
3.中毒性肝损害
主要致病有机溶剂:四氯化碳、三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烷、四氯乙烷、氯乙烯、TCE、四氯乙烯等 。
主要表现:在较短期内吸收较高浓度肝脏毒物后,可出现急性中毒性肝病,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黄疸,严重者出现肝性脑病。在长期低剂量接触某些有机溶剂可引起慢性中毒性肝病,主要表现为肝硬化。
4.中毒性呼吸系统损害
主要致病有机溶剂:汽油、煤油、润滑油、柴油等。
主要表现: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羞明、流泪、咽痛、呛咳、胸闷、咯黏液性痰等,偶有痰中带血。严重病例出现肺水肿、窒息、气胸等。
5.中毒性血液系统损害
长期慢性接触苯可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甚至白血病。
6.中毒性肾损害
主要致病有机溶剂:氯仿、四氯化碳、TCE、乙苯、萘、汽油等。
主要表现:蛋白尿、血尿,严重者出现肾衰竭。
7.中毒性心脏病
主要致病有机溶剂:苯、甲苯、汽油、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
主要表现:心律失常、心肌酶升高,胸片示心脏大小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猝死。
8.皮肤黏膜的损害
皮肤干燥、皲裂,引起接触性皮炎或皮肤灼伤。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还可出现口腔黏膜、泪腺黏膜的损害。
三、有机溶剂中毒的诊断原则
有明确的有机溶剂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相应靶器官损害特征;综合分析,排除其他致病因素,方可诊断。
四、如何进行现场急救
迅速将病人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并注意保暖。必要时迅速给患者戴上防毒面具,防止毒气继续吸入。对呼吸停止者尽量采取人工呼吸器。若必须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应注意避免因吸入患者呼出或衣服内逸出的有害气体而发生中毒。当医疗救援资源相对不足时,应对病人开展现场检伤分类,按 “红标”、“黄标”、“绿标”、“黑标”顺序优先处理红标(危重)病人,并尽快送院治疗。
五、如何预防有机溶剂中毒?
1.引进新设备,改革工艺,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
2.加强通风排毒,降低作业场所有机溶剂的浓度;
3.加强作业场所有机溶剂生产使用的法律监管;
4.加强作业场所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使工人充分认识到有机溶剂危害产生的原因、后果、存在的环节和防治措施;
5.加强个体防护工作,制定合理用工制度,以维护广大作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其健康和安全;
6.加强中毒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相关部门应督促、指导并协助企业完善相关应急预案。
Submit your information and we will contact you as soon as possible